我是一名中医大夫。临床上经常遇到痰多的病人。尤其是感冒之后,反复咳嗽卡痰的。
痰多症我大概说一下,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第一种痰,这种糖主要是在咽喉。与鼻咽部异物感明显,分泌物有粘性。这类人长期有反复清嗓子的动作,把咽喉的痰卡出来。常见于有慢性咽喉炎,或者是鼻炎的。
第二种痰在气管。那就在这里咳嗽卡痰,非常的多见,就是感冒之后许多人都有,感冒没有完全清。最后遗留咳嗽卡痰。
当然还有一些慢性支气管炎的。尤其是老慢支,这类人就是一个痰罐,每天不停的卡痰。
第三种痰主要是在肺比较深。这个是感冒之后引起的比较重的肺炎等等。咳嗽声重,痰比较重。
总体来说,不管哪一类咯痰,虽然稍有差别,但是从中医角度来看,总体来调养方法差不多。但是需要稍微辩证用更具有针对性。
中医说,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储痰之器。所以痰的根源,尤其是慢性的痰,大多跟脾胃有关。治疗调理一般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来治,辩证基础分寒热。
对付痰多的方法,那就是要从健脾胃开始。
几个化痰的方法参考,一般分寒热来用。
1,治标方法,最常用化痰的药方。几乎可以对付所有的痰:
平常的痰二陈汤
半夏12茯苓15陈皮10甘草9
这条方是中医治疗痰的一个非常好用的方子,也是非常出名的方子。
比较顽固的痰可以在这条方的基础上加上胆南星,白芥子,海浮石等。最常用于感冒后期咳嗽卡痰。
2.比较偏寒性的痰。在内的痰,常见于老慢支,也就是慢性支气管炎,吐出来的痰,多见有泡沫,或者是变成清水。这种往往是肺寒引起的,往往为里有水饮。
方子茯苓桂枝白术姜辛汤。茯苓15,桂枝15,白术15,干姜15,细辛5。
这类病程比较久,比较严重的需要加大温里的药物。或者补肾健脾胃的药物。
3.痰热有一些人感冒之后,热性体质的,容易有痰热。对付痰热,有名的方就是温胆汤。
半夏10、竹茹10、枳实(麸炒)10,陈皮10,炙甘草和各9,茯苓15,单位克。
这种痰热的人往往舌苔都比较黄厚腻,舌头红。一般还可以加浙贝母,川贝这类清痰热的药。
根据以上的三个基础方,基本上可以把临床上常见的,跟痰相关的病都可以搞定。
当然不能吃药的,可以通过长一些食疗方法。上面几个方子当中最核心的药就是陈皮。
所以平日里大家可以选用陈皮来泡水喝。喜欢喝茶的,可以用陈皮加普洱茶。
当然如果是慢性的,最好配合健脾胃的方子来调理。 现在调脾胃的参苓白术丸,理中丸,健脾丸等等。一般调理脾胃的方药,大多选择丸药,长期慢慢调理。